• Cell杂志最受关注的八篇文章(7月)
[2018/7/17]
• Science:天下乌鸦一般黑,哪怕是FDA
当地时间7月5日,美国学术界头把交椅《Science》杂志在首页连发两篇文章,剑指FDA审批和药企之间“令人深思”的交易。 [2018/7/17]
• Science惊天爆料,FDA审批黑幕被扒光,一大批医生、药企卷入!
• 中国抗癌药品费用为何过高?国家卫健委回应
近期,有关部分抗癌药品价格过高的话题被舆论聚焦,12日,国家卫健委药政司对中新网记者回应称,抗癌药品费用高主要由于研发成本高、保障能力有限、诊疗能力不平衡、带瘤生存期不断延长等。该委会同相关部门拟研究采取一些保证急需用药多快好省的后续措施。 [2018/7/13]
•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专刊:生物质谱研究方法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的生物质谱专辑结集出版了国内生物质谱领域关于研究方法与应用的14篇评述文章和研究论文。 [2018/7/10]
• 《柳叶刀》第五代HIV疫苗
7月6日,一篇《The Lancet》文章为HIV疫苗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2018/7/10]
• 《Nature》7月最受关注的五篇论文
[2018/7/6]
• 钱璐璐团队打造DNA人工智能神经网络
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助理教授钱璐璐和她的同事们开发出了一种由DNA制成的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正确地识别分子数字签名。这项工作是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分子电路成功“合体”的重要里程碑。论文发表在7月4日《Nature》杂志。 [2018/7/6]
• 你感到饥饿吗?《Science》文章揭示饥饿神经回路
新的研究揭示,在下丘脑某神秘区域内的一个特别的神经元亚组在调控小鼠的进食和体重上起着核心的作用。这些结果阐释了一个先前未知的调控进食的神经机制,为了解食欲改变提供了新的视角。 [2018/7/6]
• Cell重要新成果:从眼睛的“看见”到大脑的“看到”
[2018/7/5]
• 简讯:警惕寨卡病毒感染,漏检可能导致流产和死产
六个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合作在《Nature Medicine》发文,不引起任何症状的寨卡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常见流产和死产的无法识别的病因。 [2018/7/4]
• 廉价的阿司匹林能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吗?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六月期一篇文章报道,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减少大脑斑块,改善阿尔兹海默症病理学,保护记忆。 [2018/7/4]
• 干细胞移植会成为肥胖症的治疗良药吗?
贝鲁特阿拉伯大学(Beirut Arab University,BAU)健康科学学院的一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脂肪衍生MSCs(AD-MSCs)对肥胖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和建立可行性动物模型,以证明其对人类临床治疗的效果。 [2018/7/3]
• 中国科学家6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2018/7/3]
• 新组织成像技术:实时诊断癌症进展
不需要任何化学物质或染料,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开发的新型显微镜系统可以在分子水平实时对活体组织进行成像。 [2018/7/3]
• Cell Stem Cell八大热点文章(6月)
[2018/7/2]
• 大数据实锤来了!《Science》:人类寿命可能没有极限
想成为超级百岁老人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罗马大学领导的一项百岁老人大数据研究在《Science》杂志新鲜出炉了。结果显示,如果你能在危机重重的90年代生存下来并活到105岁,那么110岁对你来说简直是触手可得。 [2018/7/2]
• SCI刷屏背后的隐忧:打不破的影响因子“神话”
SCI放榜引爆科研人员朋友圈的背后,折射出令人担忧的现状,影响因子“神话”依然如故。 [2018/6/29]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拟放宽国籍限制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修订送审稿)》(以下简称《条例》)及其说明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众可以登录司法部官网、中国法律服务网、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等查看。《条例》中规定,奖励对象由“公民”调整为“个人”,放宽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对象的国籍限制。现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于1999年颁布,至今已经实施19年。目前,科技部已向国务院报请审议《条例》。 [2018/6/29]
• 打招呼做工作 教授曝科研项目人才评审乱象
原标题:“用本子记下给谁打招呼,以后怎么还人情”教授自曝科研项目人才评审乱象 [2018/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