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革命性新成果:替代动物实验的一种更便宜检测方法
基于软件的化学筛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测试,这种方法在预测化学危害方面比在动物实验中更为一致。 [2018/7/17]
-
• Cell:表观遗传新关注点—mRNA修饰
研究证实,mRNA修饰正在定义一个复杂的新层面,并将随着epitranscriptome系统的发展而被广泛认知。 [2018/7/17]
-
• 长脂肪还是长骨头?一种已知基因说了算!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意外发现,一种已知的控制人类新陈代谢的基因也控制骨髓中的骨骼和脂肪平衡,以及成体干细胞如何表达其最终的细胞类型。这项发现可以解释骨脂比例的破坏原因和对健康的后果,是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骼衰老的有前途治疗靶点。 [2018/7/17]
-
• 头球攻门虽然精彩,却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缺陷
美国特拉华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经常头球的足球运动员更有可能出现短期平衡问题,这表明重复的头部撞击可能导致以前未知的轻微神经功能缺陷。 [2018/7/17]
-
• 《Science》惊世之作,改写教科书!
《Science》最新一篇文章报道,胚胎细胞内实际上有2个纺锤体,各自负责一组父母遗传信息,换句话说,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信息在第一次分裂时,始终保持着分离! [2018/7/16]
-
• 厉害了!《Nature》文章报道操纵细胞分裂关键机制
苏黎世大学(UZH)分子生命科学研究所的Lucas Pelkmans教授课题组发现,双特异性激酶活跃地调控着细胞内的相分离过程 [2018/7/16]
-
• Nature公布CRISPR重要成果:电穿孔技术改变游戏规则
研究指出快速的电流使得T细胞更容易接受新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编辑试剂,也就是说我们实验室常用的电穿孔技术(electroporation)竟能提高基因编辑的效率,而且无需病毒载体。 [2018/7/16]
-
• 基因编辑为何失败?那是因为Cas9霸着C位
CRISPR技术在生物界掀起了一阵基因编辑的热潮。不过,只要是实验,难免有失败的时候。CRISPR基因编辑为何有时效果不佳,如何让这个过程更高效,《Molecular Cell》上的一篇文章给出了答案。 [2018/7/16]
-
• 《Cell》iPS细胞生物反应器制备海量血小板新工艺
富含营养的血液流畅地流经全身。在一项新研究中,京都大学的科学家们意外发现,血液中细小的水平湍流可以极大地促进血小板生成。利用这一新发现的知识,他们研发了一种生物反应器,利用iPS细胞快速生产海量血小板,这些血小板可用于帮助患者伤口愈合。 [2018/7/14]
-
• 《Nature》阻止动物跨物种交配的关键节点
动物们在恋爱过程中,为了找到合适的伴侣需要产生正确的化学信号。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为动物安排合适伴侣的“进化之手”。 [2018/7/13]
-
• 《Nature》老年人血细胞安全筛查利器
里格姆妇女医院、哈佛大学和Broad研究所共同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可以用于发现嵌合染色体改动类型的克隆造血,这种情况涉及导致大量染色体的突变。 [2018/7/13]
-
• 斑马身上的条纹真的能让它们凉爽吗?
有人认为,斑马身上的条纹能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这是真的吗? [2018/7/13]
-
• 你的抗癌药选对了吗?新技术助你实现快速药筛
苏黎世大学建立了一种揭示抗癌药物癌细胞有效性的机制,该方法能在细胞水平快速测试各种药物和治疗组合。 [2018/7/13]
-
• Science杂志最受关注的文章(7月)
[2018/7/13]
-
• 这三个位点的甲基化也许会让你患上抑郁症
近日,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约11,000名有抑郁症症状的个体开展表观基因组关联研究。他们发现,人类基因组中三个位点的甲基化与抑郁症有关,且疾病中的轴突导向通路可能被破坏。 [2018/7/13]
-
• 世上第一个最甜蜜的参考序列
法国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利用一种新型测序方法,首次建立的甘蔗参考序列。有了参考序列可以通过分子筛技术补充田间试验,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2018/7/13]
-
• Science子刊:联合疗法可强化老化的免疫系统
一种综合疗法可安全地增强老年人免疫系统的抗感染能力。 [2018/7/13]
-
• 解答CRISPR基因编辑疑惑:为何有时有效,有时无效?
生物化学家发现了CRISPR系统基因组编辑失败的原因,这一研究揭示了Cas9最常用的靶标。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员第一次指出了为什么CRISPR基因编辑有时无法生效,以及如何能帮助这一过程更为有效。 [2018/7/12]
-
• Nature提出新观点:曾被认为的“坏”蛋白对免疫系统至关重要
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 purinergic receptor P2RX7 directs metabolic fitness of long-lived memory CD8+ T cells”,发现了一种独特蛋白:嘌呤能受体P2RX7与人体记忆细胞之间的关联,从而指出这种蛋白对再次感染时候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性,影响了人体的长期免疫系统。 [2018/7/12]
-
• 《Nature》子刊:从你的基因组测序结果告知你是否会得癌症
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CRG)的一组研究人员在Ben Lehner教授的领导下开发了一种新统计方法——从肿瘤基因组测序大数据中,提取癌症易感性基因。 [2018/7/12]